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资源资讯 > 动态要闻

扶绥县创新“三强”模式筑牢耕地保护红线 实现耕地保有量“归零回正”

2025-04-16 18:49     来源:崇左市自然资源局     作者:黄秀园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崇左市扶绥县公布耕地保护最新成果:全县实有耕地面积达154.02万亩,超保有量任务1.99万亩,成功实现耕地保有量 “归零回正”。这一突破得益于当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强机制、强借力、强创新”的“三强”模式,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三长联动”强机制 统筹保护与发展

扶绥县创新建立“田长+林长+河长”联合指挥部,通过合署办公、统一调度,高效协调耕地保护与林业、水资源管理的现实矛盾。这一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统筹高效、协调有力、推进有序”的工作格局,从根源上缓解耕地与林地争地、粮食安全与林业发展此消彼长的难题。

多元聚力强借力 政企协同提效能

当地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撬动多方资源,构建耕地保护生态链。一方面,引入扶南东亚、中粮等糖企参与土地整治与流转,既破解资金技术瓶颈,又推动蔗糖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政府平台公司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构建“应急攻坚 + 长效管护”双轨机制,仅2023年高效完成12万亩耕地恢复整改。依托润农、富地等专业公司通过“旱改水+”全周期管护,实现耕地质量与农民收益双提升。此外,广西国土测绘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依据政策动向调整工作重点,提升日常变更、指标入库等工作的成功率。


“耕地+”强创新 亩产效益翻倍增长

扶绥县以经营思维突破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困局,探索可持续保护路径。实施“糖企包租”模式,由县域糖厂兜底承租零散耕地,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导致的撂荒问题;推行“水稻+N”复合经营,打破旱改水项目三年管护期传统,引入小龙虾养殖、马铃薯轮作等高附加值产业。数据显示,“水稻+虾”模式下,亩产小龙虾超400公斤;“水稻+马铃薯”,马铃薯亩产达 2.5 吨以上,亩产值超 5000元;“水稻+蔬菜”,每年秋冬季蔬菜可种植 4 - 5 茬,每亩年收益7000-10000元,耕地综合效益较单一粮食种植显著提升,实现“粮田增效、农民增利”。

扶绥县通过“三强”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未来,扶绥县将继续深化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编辑:陈玉婷

审核:叶永斌、李洪伟

审签:冯精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